民航业飞速发展的新时期
在80年代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民航业以企业化为中心的全面改革的基础上,90年代后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有新的进展,客货运输和各项建设更是飞速发展。飞机、机场、配套设施建设达到空前规模,到1998年底民航运输飞机达到523架,比1990年增加约2倍,而且增加的都是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新机型。航班供用机场由1978年的78个增加到1998年的142个,机场等级也普遍提高。定期航班航线1122条,比1990年增加2倍左右,其中国内航线983条,国际航线131条,地区航线8条,国内通航135个城市,国际通航34个国家和地区的64个城市。在民航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的基础上,90年代民航运输生产进一步高速增长:1985-1990年民航客运量年均增加180万人,年增长率为17.3%,旅客周转量年增长率为14.5%,而到1991-1995年的“八五”时期,民航运量年均增加700多万人,为“七五”时期的3.9倍,客运量年增长率为25.25%,旅客周转量年增长率为24.2%,均达到民航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在各种运输方式中也是增幅最高的,比公路客运增幅高出1倍,比铁路客运增幅高出4倍。2004年,中国民航年旅客运输量突破了1亿人大关;而后不到5年,年旅客运输量就逼近2亿人,2008年达到1.93亿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这在世界民航史上都是罕见的。在全球航空公司旅客运输量排名中,南航、东航、国航都进入到前20位。2008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已经达到了10个……
历史回眸
两航起义:新中国民航事业的起点
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而新中国民航事业真正的起点,则是之后的两航起义,这对于民航60年的发展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在中国民航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值得纪念的重要历史事件。
1949年11月9日黎明,机场的发动机轰隆声大作。准备飞返祖国的14架飞机开始启动。原规定每架飞机要有正驾驶、副驾驶、电报员3人,但为了多一些飞机返回祖国,在驾驶员不足的情况下,有的飞机只有驾驶员,有的飞机只有一个副驾驶,冒着很大的风险飞回祖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