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家庞大的跨国集团,从2006年7月到2007年8月这短短的一年零一个月当中,走马灯似的更换四任CEO,其中第二任斯蒂安·斯特雷夫更因才上任99天就匆忙下课,而被人们戏称为“百日CEO”和“最倒霉的CEO”。
要说起这家公司可是来头不小,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你可能会纳闷了,到底是什么让空客频频做出震惊全球的举动?这得从一个日子说起。
2005年4月27日上午,法国西南部图卢兹近郊的布拉尼亚克机场一派肃穆的气氛:鲜红色的消防车停在跑道指定的位置上备用;近万辆轿车只能远远地停在离机场跑道有相当路程的两个停车场内;机场四周的交通全部阻断;法国空军一个中队的武装战斗机在布拉尼亚克机场上空巡飞,他们奉法国最高当局和空军司令部之命:任何敢闯入“禁飞区”的不明飞行物将被击落!这一切都是为了A380的出场。
原来就是因为这款A380,让空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年内换了四任CEO,更换频率不仅使业内乍舌,甚至连老百姓也觉得不可思议、匪夷所思。说到这里,有人不禁就要问了,A380究竟是一架怎样的飞机呢?
A380是欧洲空中客车公司设计生产的载重能力超大的民用飞机,说它超大绝不为过,你听听这一连串的数字。空客A380翼展79.8米,长73米,高24.1米。也许你对这些数字还没什么概念,我这么说你可能就清楚了。
24.1米相当于一个8层楼房的高度,重量相当于500辆大众高尔夫轿车。全机全机最高载客量为840人,舒适载客量为555人,里面应有尽有,商务中心、健身房、医疗中心、图书馆、餐厅及酒吧等等,光是盛放它的机库,就足足有五个足球场那么大。
A380从研制到飞上蓝天,空客付出了10年的心血,目前投资已超过130亿美元。也许你会纳闷了,为何空客要不惜血本来研制A380呢?
这里我不得不先说另外一家飞机,就是大家已经熟悉的波音747。自1970年投入运营以来,波音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民航机,垄断市场长达30多年,直到竞争对手空中客车A380大型客机的出现,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实,A380的研制绝不是空穴来风,它是空客公司在1994就宣布的超大型运输机计划,2000年开始投入巨资研发的超大型客机,就是希望能打破波音747垄断,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客机。
这两大客机的竞争,也是全球两大民用飞机制造商,空客和波音的对决。波音公司是美国一家开发及生产飞机的公司,成立于1916年,战后很快在大型民机领域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
美国独霸一方的强硬态势让欧洲几个大国很不好受。1970年代初,德国的德意志航空公司、法国的法国宇航公司、英国的霍克·西德利公司和西班牙航空航天公司共同组建了空中客车工业公司,扬言要与波音、麦道等美国航空制造公司一决高下。
随着空客在全球市场份额越来越多,野心也越来越大。空客开始了超大型客机的研发计划,空客的壮志雄心在波音的眼里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大飞机房子里面都是美国人,挤不进去欧洲人了。”波音不屑的说。可没有想到的是,经十几年的努力,空客投入了130亿美元研发的A380,总算在2005年1月18日成功的亮相空中客车图卢兹的厂房,世界上最大的客机就在此时此地诞生了!
要说A380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它的研制成功了,确实是世界航空史上的大事,但这个过程却让人吃了不少苦头。这不A380让CEO斯特雷夫跌了个大跟头,2006年7月到10月,上任九十九天就离任了,被人们戏称为“最倒霉的CEO”,
2006年10月的一天,空客的CEO斯特雷夫在董事会上大放厥词“如果不让德国放手实施我的计划,我就走人”。2006年10月9日,斯特雷夫辞职的消息登上各大报纸头条。要知道,这位CEO仅仅上任比一百天只差一天,整整九十九天,这就是让全球的企业界为之震惊的“百日CEO”。那么斯特雷夫,说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计划,能让他在短短的几十天内“闪电下课”呢?
斯特雷夫是个法国人,在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公司圣戈班任职的时候,那可是个强硬派,以雷厉风行地缩减成本出名。2006年7月,空客送走了因A380两度宣布延迟交付而引咎辞职的洪博达,请来了铁腕作风的斯特雷夫,担任空客新一任首席执行官。大家都翘首以待,这位“救火队长”的能用他强硬的工作作风,带领空客公司摆脱危机。
斯特雷夫按现在的话说,真是有才!来空客没几天就找到了A380飞机延迟交付问题的关键,在他眼里,这延迟交付就是因为空客的管理机制出现问题,说白了就是成本太高,效率又太底。可偏偏斯特雷夫又是个急脾气,做事极有魄力,在2006年10月3日,他提出了一项总额约25.2亿美元的支出节约计划,也就是“POWER8计划”。
POWER8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POWER的含义就是力量,斯特雷夫是希望在2008年这个“8”之前就能见到这个计划的成效。
怎么提高效率呢?他琢磨,机部件分散在不同国家确实不好管理,不如把机身的生产从德国汉堡转移至法国南部的图卢兹。德国政府一听急了,这不是烘手把就业机会给法国吗?空客在德国1万多名雇员面临失业不说,就连之前投入了7.5亿欧元在汉堡建立的空客生产基地这下也没有了。人财两空的买卖怎么能做呢?
可让令他没想到的是,雄心勃勃的“POWER8计划”还没大刀阔斧的运转起来,2006年10月3日空客公司第三次推迟了A380的交付日期。就这样上任99天的斯特雷夫不得不匆匆交出指挥棒,被人称为戏称“百日CEO”,史上“最倒霉的CEO”。
一个A380让CEO上任仅99天斯特雷夫黯然退场,其实,我们说,比斯特雷夫最倒霉的CEO大有人在,那就是斯特雷夫的前任,—2005年6月25任空客CEO的—洪博达。而导火索正是给空客带来了无限荣耀的超大型飞机A380,让一位有着令人乍舌的资历和业绩的洪博达,“下课”了?
洪博达是德国人。从1990年起,洪博达就与航空业结缘了,当上了德国宇航空客汉堡工厂的总监,还担任过空客的多项重要职务。可以说,在空客的十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洪博达对于空客了如指掌,这也是洪博达最为自信的地方。2005年6月25日出任空客CEO.
在大家看来,A380是让洪博达的履历上锦上添花的重要砝码,就连他自己也这么认为,一年来,在他的带领下,2005年共收到创纪录的1111架飞机订单,同时交付飞机378架,开创历史之最,连续两年蝉联全球第一大民机制造商的地位。2006年上半年,空客公司成绩仍然出色,共交付了219架飞机,再创历史新高。在大家的眼中,洪博达可不是一般的人物,那可是被封为“神”的CEO。
就是这么一位被人们尊称为“神”的人物在出任CEO 后,做出了一个让他很难堪的决定,2005年6月——他代表空客公司第一次宣布延迟A380交货。为何空客会出现延迟交货的状况呢?事实上,此时的 A380让空客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超大型跨国项目的整合管控难题。这话又是怎么说的呢?
我跟你说说空客的飞机的部件你就明白了,空客的飞机可不一般,简直就是欧盟的小缩影。它可是集结了几个大国的共同努力,机身呢?来自德国和法国;机翼呢?又是从英国运来的,而水平尾翼又来自西班牙,几个国家各显其能,都拿出了看家本领来制作飞机,最后再从各国空运到法国再进行组装,说它是集中欧洲最强的航空制造水平了,一点也不为过吧。可任何事都有它好坏两面,A380也不例外。你说一架飞机横跨四国,这就要求彼此时刻保持沟通,这显然是个难题。
2005年6月空客首次宣布延迟交付,正是因为沟通不利。
为了尽量减少首机拖延交货,空客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而是对前10架飞机的电线拉出来,采用手工重新布线。但这也仅仅是临时突击的办法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说,也不能所有飞机都这么做呀,我想,结果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后面飞机的交货时间是一拖再拖。2006年6月,一年之后,洪博达不得不再次宣布因技术原因延迟交货。
A380屡次延迟交货,取消订单的电话成天响个不停,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天,空客上下简直乱成了一团麻。 A380的第一个买家新加坡航空公司首先与空客进行索赔协商,有传言称阿联酋航空公司也将重新考虑之前向空客订购的45架A380客机。要说真是祸不单行,空客公司的其他产品订单也遭了殃。澳大利亚航空公司拿回了一些订金,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更考虑取消自己的全部订单,就连全球最大的飞机租赁公司国际租赁金融公司都扬言要取消价值30亿美元的订单,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啊。
这还没完呢,空客母公司EADS的股价顷刻间暴跌26%,市值缩水55亿欧元,超过了1/4。都说“人要走背字,喝凉水都塞牙缝”,据说公司内部高管事先得知A380延迟交货的情况下,秘密大量抛售股票,导致公司股价再次暴跌。
面对空客公司的艰难处境和不断传出的内部丑闻,纵有再多经验的洪博达此时也已经无能为力,就连身经百战的空中客车首席执行官洪博达也无能为力,只好递出一纸辞呈,勇敢地承担了责任。2006年7月2日,洪博达提出辞职并立即生效。
空客的危机变得越来越严重,经验丰富的洪博达束手无策,铁腕作风的斯特雷夫也无所作为,CEO的宝座好像被施了咒语,似乎谁都不能破解。可终究要有人来掌管啊,到底谁能拯救空客呢?咱们广告以后接着说。
欢迎回来,空客公司频频换帅,这么看来,这个CEO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不仅要有商业头脑,政治智慧更是不可或缺,要不也不至于轮流换帅。为A380飞机能顺利、按期投入运营做最后的拼搏。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10月9日,路易·加洛瓦临危受命,接过斯特雷夫的指挥棒,担任了空客的第四任CEO。
加洛瓦,法国人,长期担任法国国家铁路公司总裁,曾处理过许多在政治上非常敏感的问题,这样的经历使他对语言技巧的使用和政治敏感问题的处理比别人更加得心应手。
加洛瓦上任之后果然圆滑多了,可说是深得中国太极“以柔克刚”的精髓。怎么说呢?同样是降低成本,他吸取上一任CEO斯特雷夫失败的教训,他手中的大斧子没有立刻砍在德国汉堡的工厂上,而是对准了空客母公司EADS和空客二者多有重复的机构,巧妙地避开政治分歧,这下德法两国政府没什么可说的了吧。
Power8计划仍在举步维艰地推进着。,正当人们看到些许希望时,公司突然宣布鉴于技术原因A380仍旧无法按时交付。
A380终究还是没能逃脱延误的命运,眼看加卢瓦不得不步入前两任的后尘。2007年7月加卢瓦辞职了。空客指挥权从德国人洪博达手中转交给法国人斯特雷夫,可他匆匆又交给了法国人加卢瓦,可没想到法国人加卢瓦也没能把握住。2007年8月德国人马斯·恩德出任空客CEO,指挥权又回到了德国人手中。那恩德斯能拯救处在危机中的空客吗?
刚上任的一两个礼拜,恩德斯经常独自在办公室思索,空客的出路到底在哪?回想起前三任CEO,思绪万千。被称为“神”的洪博达黯然离职,做事风风火火的斯特雷夫闪电下课,圆润老练的加卢瓦失意退场,他们的成与败不正是自己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吗,现在交付 A380这个重担落到自己的身上,如果不能成功的交付A380,那么自己的结局就跟前三任一样—匆匆下课!他觉得无论如何一定要成功交付A380,因为只有这样,前三任的努力和牺牲才没有付之东流,才能挽救深陷危机中的空客。
清楚了前方的路,干劲就更足了。这时,他在心里打起了这样的小算盘。1970年,波音公司研发出波音747,投入商业运营30多年时间里,747的销量达1400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而空客只要销售出270架飞机后就可以开始赢利了。但由于交货拖延带来的各种损失,空将需要出售420架 A380 才能赢利。业界估计A380这个市场的容量在 2025 年前为400-880架之间。那时,A380就会成为空客不到的摇钱树。
在恩德斯大张旗鼓的改革措施下,终于完成了首架A380交付工作。2007年10月15日下午,在法国图卢兹的交付中心举行的隆重交付仪式上,空中客车公司正式将首架空中客车A380飞机交付新加坡航空公司。可不是,人们盼望这一天的来临已经太久了。
如今回过头来看,无论是才华横溢的洪博达、强硬坚决的斯特雷夫,还是圆润变通的加卢瓦虽都因为A380的延迟交付辞职,可是从某种角度上讲,他们都是空客的英雄,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能为第四任CEO恩德斯打下基础,为后来A380的成功交付赢得时间,恩德斯才能在吸取了前几任的宝贵经验教训后,大力继续推广POWER“8”计划,带领空客飞上蓝天,要说这内忧问题总是暂时解决了,可就在A380飞上蓝天没多久的2008年初,突入其来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刚刚恢复了元气的空客带来一层阴霾。要命的是,在空客陷入危机时,老对手波音紧盯空客,步步紧逼,推出了787,发誓要夺回世界头号民用飞机制造商的霸主地位,重新出发的空客能否披荆斩棘,杀出个未来?(来源: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商道》)